不久前,由北京的幾家報刊牽頭,發起了一場對現行語文教育的聲討。說"聲討"似乎激烈了點,那就改成"討論"吧。這場討論,激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可以說是義憤填膺的文章紛紛見諸報端,而且,據說這些文章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我是一個沒有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時,因為家庭出身中農,也由於我敢於跟那些當了紅衛兵頭子的老師對抗,所以,小學還沒畢業就被趕出了校門。後來到了部隊,發表了一些文學作品後,才考進一所部隊藝術院校學習。我沒有進過一天中學課堂,對現在的中學語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我有一個正在讀中學的女兒,她經常來問我一些語文方面的問題。她可能以為當了作家的父親解答幾個中學語文方面的問題不成問題,但面對著她的問題,我從來沒給過她一個肯定的回答。我總是含含糊糊地談談我的看法,然後要她去問老師並且一定要以老師的說法為準。我的不自信是因為我沒按部就班地念中學,骨子裡深藏著自卑。但讀了那些受過完整教育、甚至正在教語文的人寫的文章,才知道他們的境遇與我差不多,心裡多多少少地得了一點安慰。
認真地讀了那些討論文章,又粗粗地翻看了女兒的語文課本,我感到,我們現在的語文教育,從教材的選定到教學的目的,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完整、自滿自足的體系,要徹底改變是不可能的。有的文章,對我們幾十年基本不變的教材提出批評,其實,教材僅僅是教育目的的產物,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教育目的,就有什麼樣的教材。"文化大革命"前,我們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後,隨著政治形式的變化和發展,換了一些提法,但骨子裡還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幾個編審教材的書生能夠決定的。我看到了那個編教材的人吞吞吐吐地發言,知道他們有難言之隱。正因為國家的教育目的帶有如此強烈的政治色彩,所以,也就只能編出這樣的教材。就是這樣的教材,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還給徹底地否定了,因為它還不夠"紅",還不夠"無產階級",那就只學《毛主席語錄》。我在小學學習五年,有兩年就是把一本大開本的《毛主席語錄》當了語文教材。"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又把"文化大革命"前的教材當成了好東西,幾乎全盤恢復。其實,"文化大革命"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建國以來共產黨所犯錯誤長期積累後的必然爆發。共產黨"文革"前所犯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文革"後,共產黨在不斷地糾正"文革"前的錯誤,但我們的語文教材卻沒有跟著變化。於是也就出現了被許多人猛烈抨擊的現象:在不提階級鬥爭多少年後,我們的語文教材中還有那麼多"革命"文章。文學界早就對統治了中國散文界幾十年的那種型別化散文提出了強烈的批評,這些虛假成性的文章早就沒人要讀,但我們的教材還把它們當成光輝的範文,硬逼著老師升虛火,強抒"無產階級"之情,硬逼著90年代的學生,去摹仿他們那種假大空的文體。也許,這些文章的作者,在寫這些文章時,抒發的確是他們當時的真實感情,但這些人現在活著的也不寫這樣的文章了,他們批評起共產黨的錯誤來,比我們這些所謂的"有問題"的作家還要刻薄,他們自己也未必承認,那些被選進了教材,教育了幾代中國人的文章,就是他們最好的文章。他們未必不對當年自己在"左"的思想指導下的創作進行反思。他們現在的創作也是充滿了"人情味"、充滿了"不健康的情調"的呀!這些最"革命"的作家早已變成了美麗的蝴蝶滿世界飛翔著傳播愛心,但我們還在強逼著孩子們學習他們那些咬牙切齒的文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