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篇 再談國民性 第7章假辮子和官話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清朝最後十年,清國留學生去日本的最多,因為一來成本低、手續簡便,連簽證都不要,買張船票就去了,船票又不貴。二來,中國人認為,留學是為了學習西方,日本人學西方學得最好,有現成的經驗,我們只需要把這經驗學過來,就萬事大吉,省事省力。去日本留學,變服飾沒有問題,日本的和服多少有些唐人的餘韻,讓穿慣了滿人“胡服”的漢人留學生,還感到有些親切。學日本學生穿日本校服,或者學日本官員穿西裝,都沒有問題。因為清朝的體制對人們穿什麼沒有明確規定,有這個空子可以讓留學生們鑽。但是對於腦袋後面的辮子,就不一樣了。對於漢人來說,那是歸順的象徵;對於滿人來說,則是國族的標誌。所以,剛去日本的留學生們,雖然一下船就感覺到了辮子的尷尬,但多數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像魯迅說的那樣,把辮子盤在頭上,扣上帽子,隆起一座富士山。

隆起一座富士山,依然掩不住辮子的存在。進澡堂洗澡,要遭日本下女的嘲笑;走在街上,也會被一群小孩子追在後面罵“強強”(日語,豬尾巴的意思)。當然,進了學校,也擋不住日本同學異樣的目光。到了日本,儘管有官方的留學監督管著,但畢竟難免遭遇革命黨人。革命黨的宣傳,關於民主共和的思想,倒未必能聽進去,反滿的主張肯定是易於入耳的。甚至那些官派留學日本學軍事的,也照樣聽得進去。好多日本士官生回國之後倒不見得還想革命,但在日本期間,好多人都接近革命黨。箇中的奧妙,很大程度上在腦袋後面那根辮子。已經實行西式改革的清政府,遲遲不肯放棄辮子,依舊把有無辮子作為政治正確與否的象徵,實在是大失策。要知道,在西方人眼裡,中國人的辮子就是一種落後、愚昧而且醜陋的象徵。把辮子說成豬尾巴(pig tail),其實是西方人的發明,日本人不過拾人牙慧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