賄賂,在古代又叫苞苴,原意是包魚肉的蒲包。較早的賄賂,無非送魚送肉,但是發展下來,送的可就多了。對方喜歡什麼,就送什麼,不限於金銀財寶,有時也包括大活人,比如美女若干。一般來說,賄賂這種事,有的時候是有人要辦點特別的事兒,主動遞上包袱,甚至挖門子找機會遞上包袱,經辦人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於是事由賄成,屬於行賄者主動。但更多的時候,是下面的人或者被管的人不得不賄賂,不賄賂,人家就給你小鞋穿。這種情形也有不同。有的是什麼也不說,甚至面上冠冕堂皇、一身正氣,但是不給是肯定不行的;另一種則比較直截了當,就是明目張膽地索賄,不給當然更不行。據說,當日在蒙古人統治的元朝,這樣率直的人比較多,上司動不動就說,我們關係這麼好,你怎麼不給我送禮?
當然,這樣明目張膽的買賣,古來官場上並不多見。中國文化講究含蓄,而且儒家興的是不言利,每個當官的都希望人家說自己是儒官,就像眼下所謂學者型官員一樣。所以,即便索賄,也不過是一個暗示、一點隱喻。好在那年頭,當官的、辦事的都是心眼活泛之輩,該怎麼送,就會怎麼送。
楊士驤是晚清最後幾年光景裡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他是個科門高第,點翰林、外放,一路爬上去的正途官兒,基本上算是一帆風順。在仕途的最後幾年,楊士驤跟袁世凱走得相當近,兩家還攀了親。他在清朝的新政時期,繼袁世凱之後做了直隸總督,一直極力襄助袁世凱辦新政,被外人視為北洋系的文官魁首。另一個魁首,是特別會做官的徐世昌。人們傳說,袁世凱說過,他看得上的翰林只有三個半,張佩綸、徐世昌和楊士驤是三個全的,而張謇算半個。當然,這話更像是後人給袁世凱編派的,以袁氏的精明,斷然不會如此得罪人。那時候,翰林出身的都是天之驕子,仕途多半順利,他一個雜途上來的傢伙,怎麼敢如此放肆?況且,張謇好歹也曾經做過袁世凱的老師,給人算半個,也太不恭敬了。但不管怎麼說,楊士驤跟袁世凱關係鐵,那是沒得可說。接袁世凱的茬兒做直隸總督,就是袁世凱的推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