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壇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與紫禁城差不多同時完工(1420年)。永樂皇帝由南京遷都北京,他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到天壇大祭天地。
這座祭壇自建造至今,經歷了近六百年的風雨,如今它還靜臥在北京的南城。這個佔地面積比紫禁城大近四倍的龐大廟宇群,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四方之人。這座祭壇不僅風景絕佳,而且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和諧的追求。
雪後遠眺天壇
天壇中的神
天壇的祭祀活動一般每年兩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冬季。祈年殿是春季大祭的地方,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皇帝帶著群臣來這裡祭祀,祈禱天賜給好年成。圜丘則是冬季大祭的地方,時間在冬至日,此時的祭祀帶有感謝天帝賜予人間恩德的意思。有時遇到旱災、水災,皇帝也會帶著文武百官來此祭祀,祈禱平安。
天壇是帝王祭天的地方,一般百姓是不能在此祭祀的。但是,天壇表達的對天的敬畏與感恩的思想,卻不僅僅屬於帝王,它凝結的是中國人對天崇拜的觀念。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人就有對天的崇拜。在古代中國人看來,天,或者說是天神、天帝,是控制著大地上一切事物的主宰力量。人的禍福,自然的收成等,都受到這種神秘力量控制。天只崇尚善行,如果大地上出現了自然災害,往往被看成是天對人間做錯事的一種警示,提醒人要修正。古代中國人遇到禍害的時候,往往說:“這是老天的懲罰。”清朝光緒皇帝登基的第二年,天壇大火,祈年殿被完全燒掉,光緒皇帝大驚失色,宮中的大臣面如死灰,普遍認為這昭示著某種天象,是不祥之兆。但對古代中國人來說,天並不常常是懲罰,它更多地表現為寬容和愛憐,人類在它溫暖的懷抱中安詳地生存。所以古代中國人對天又有一種感恩的心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