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已經決定犧牲百姓,來滿足列強的要求了。他的內心經過了一番糾結和鬥爭:“吾輩身在局中,豈真願酷虐吾民以快敵人之慾?徒以邊釁一開則兵禍聯結,累歲窮年而未有已。”他沒有被狂熱情緒所左右,依然冷靜地做出務實的選擇。
1870年7月25日,曾國藩的《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送抵北京。
在奏摺中,曾國藩雖然將板子打在了天津百姓身上,但同時提出了五個“質疑點”,詳細解釋了謠言愈傳愈盛、天津紳民“積疑生憤”的原因。他從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角度為天津官民辯護。比如,曾國藩指出西式建築均設有地窖,這些地窖和中國人的地窖並無區別,但因為不是本地匠人建造,以訛傳訛,天津紳民最後相信“地窖深邃,各幼孩幽閉其中”。又比如,曾國藩提到天主教的施洗儀式。教民死後,神父“以水沃其額而封其目,謂可昇天堂也”。習慣用哭喪來表達悲傷的中國人對此不可理喻,並且覺得洋人詭異、鬼祟。
應該說,《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大致是公允、客觀的。然而,慈禧太后看了奏摺後,表示“此事如何措置,我等不得主意”,下令將奏摺公開發布。釋出之時,慈禧故意刪除了曾國藩為天津官民辯護的五點意見,導致整個奏章都將責任推給天津百姓。奏摺一公佈,原本對曾國藩寄予厚望的輿論迅速轉向,“賣國”、“投降”、“卑躬屈膝”等罵聲劈頭蓋臉地向曾國藩撲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