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降,中國學界探討西方“貴族精神”者漸多。在西方,“貴族精神”是有專指性的——第一須是有貴族身份的人;第二在國家義務方面是恪守責無旁貸的人;第三在言行方面是能遵循貴族教養的人。
而在當時的中國,“貴族精神”每被反解為“精神貴族”;“精神貴族”又每被狹釋為“文化貴族”,而一個被視為“文化貴族”的人,對於民間則必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甚至會是一個討厭的人。
在西方,貴族人物是否具有貴族精神,主要以第二條而論,第三條屬於小節,並不求全責備。
在中國,被學界奉為“精神貴族”的古代人物,大抵是文人(嚴格地說是詩人),如李白、陶淵明、“竹林七賢”。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
乃因——在大多數封建歷史時期,大多數的未入仕的文人,實際生活境遇並不太好。最低的時期,地位排在娼的後邊,僅在丐的前邊。所以,古代的中國文人從不曾有過什麼貴族精神,想要為國效力,通常也不受待見,一廂情願而已,便只能在文化上自標清流,在言行上特立獨行,以證明精神上的高蹈。
李白是有點兒“文化貴族”範兒的,因為他一度曾像西方的貴族一樣,獲得著皇家的恩賜的“津貼”。
俄法戰爭中,兩國都陣亡了許多貴族人物及其子弟;“一戰”中,俄德兩國的軍中貴族子弟也犧牲多多;“二戰”中,蘇、英兩國的前線指揮官中,貴族人物也不少。英軍中多於蘇軍中。本應蘇軍中更多的,但戰前被殺者眾,剩下的反而少於英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