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史與野史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蓋中國之史學,始於《史記》。

後世修秦、漢史,無不以《史記》為據。

魯迅曰《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於是自相矛盾顯然。《史記》史乎?文學乎?若言《史記》是文學色彩一流的歷史,問題仍在,因為“文學”之概念,不僅體現於辭藻應用水平,更體現於虛構能力;而“史”以摻雜虛構為大忌。

在魯迅之前,尚無人用“文學”二字評價《史記》;對其評價,或也用到“文”字,但多是“文采”“文風”“文韻”之詞;總之是修辭方面的欣賞,而這無關“史”之宗旨。

魯迅一用“文學”二字,使原本“莫須有”之疑,成了挑明之惑——這是魯迅沒想到的。

偏偏,顧頡剛又發表了他的史論研究成果,認為中國之史,是“層累地造出的”——一個“造”字,史界為之大譁。這等於對《史記》也公開了自己的幾分不以為然,致使對《史記》作出高度正面評價的魯迅未免不快。

一曰“史家之絕唱”;一曰“造出的”——看法對立至極。

《史記》首先可視為史,這一點應予肯定。司馬遷是嚴肅修史的史官,嘔心瀝血、索據煞費苦心,自己編造的成分幾可說無。何況,老子曾任末周的朝廷“圖書館長”,周時的“官方”藏書雖遭春秋戰國之兵燹,卻有一部分流於民間,肯定被有心人所儲存。周時既有官方圖書館,推斷起來,當也必有記史制度,故民間史書資料在焉。後又經秦始皇所焚,但也只能儘量焚書,焚不掉的是民間及儒林代代相傳的深刻記憶。司馬氏之史,多方收集民間口口相傳之前人往事,以所能擁有的典籍相對照,本著去偽求真的態度予以整理,估計大體如實。而且,要麼沒有《史記》,有便只能是那麼產生的《史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