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鹽、鈔之弊,極於斯矣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鈔者,出於民間票據,其“非國家化”原系自然。私幣維持信用,嚴於刻己,有命長於皇室者,不贅述。可留意者,鈔法甫入官府,即財政擴張主義—官商經濟學—黷武主義—惡性通貨膨脹固結不解,橫亙宋、金、元、明四朝,遺一超早熟之自我毀滅紀錄於國史。為行文便利計,泛稱“寶鈔體制”(下同)。

四朝度支,鹽、鈔聯用,以其皆有國家社會主義性質,便於中樞以意為輕重,較之田賦正供零星散碎,定額難增,非與地方利益做複雜迂曲妥協,汲取不易,未可同日而語。鹽引、寶鈔,操之在我,乃經濟中央集權、經濟政治化關鍵步驟,並非“萌芽論”“東方中心論”幻想中之近代化,而系秦政—政治中央集權之越界擴張。行此道者,當時及後世皆視為商君、弘羊傳人,明史臣春秋筆法所定之“言利之臣”。

皇室之慾食免費午餐者,代不乏人,然於實物或金屬貨幣時代,其道易窮。沈郎(沈充)之青錢、馬氏(馬殷)之鉛鐵錢、蔡相(蔡京)之當十大錢,枉負罵名,技止此耳。真能廓清歷史絆腳石,預演金元劵救國策,仍有待於異族王朝。

言利之臣在宋,不過兩黨之一,王、蔡、秦、賈(王安石、蔡京、秦檜、賈似道)皆困於儒家保守主義及農村—地方利益集團,不得暢行其志。金元改制,以削臺諫為急,以為宋制錯亂,監察行政犬牙交制,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大損行政效能。“宋人議論未定,金人兵已過河”,亡國之由也。臺諫失柄,即儒學“輿論指導政治”核心價值觀慘遭痛擊,亦農業利益集團邊緣化。楚材之主中書,品階始終次於馬合木、鎮海。元人立製出此,言利之臣凌駕儒臣,兩黨形勢聲價,恰與宋代相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