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趙魏多名儒,河朔盡夷狄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隋書·儒林傳》以趙魏齊魯為儒林重心:江東多文苑,儒則遜矣;關西則次第無人,有之皆客卿。六代王官幾廢,學在民間,門第以學統干政統,興邦易統,視同分內。隋唐以關隴武人與山東士流共天下,不意運交叔季,竟有“河朔蠻猈”“齊魯獷悍”“淮右風俗過於蠻夷”,縱雲藩鎮無德兵爭禍民,何至於能五胡六鎮所不能為?且乎殘唐五季“僱傭兵戰爭”合於通例,自重其死,擾動尚輕,未若永嘉之甚。此事幹系後史者大,當自漢魏以降蠻夷政策及中下政治社會連鎖牽動機制覓之。

漢魏邊政,行屬國監護制,即一君兩社會,貴族種落制面對士族官僚制。蠻夷君長身兼中夏士大夫之任,進則闢入州郡,身即公卿,退則返歸部落,自治其種,甚合漢氏選舉社會之義。蠻夷種落擬於儒學宗族,乃兩社會綸合點。典午之初,慕容氏儒冠遼左,為此制之具體而微,河北門第之誕育,五燕關係極深。

君長—族長—士人連類,則周禮乃有不得不用者。中世佛道號曰極盛,然考諸社會,自成平行社會未有如西歐、東瀛之甚者。夏人之信徒,道流崔浩、佛徒蕭偊輩,皆職業儒士兼業佛道,猶李慎之職業黨人兼業自由主義,烏得與格萊斯頓並坐?儒者,禮學所以“做家門”(魏徵語),經學所以正世道,春秋所以樹君國。佛道修心習智,幾於無“公域”概念,方其鼎盛之日,亦有所不能爭者。中世家—國、孝—忠、社會—政治自成平衡木,此消彼長。君威盡而族望盛,秦式原子化小家庭於亂世有自然淘汰之趨勢,唯大族能有砥柱中流之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