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移殖的能力,是很大的。照第八章和第二十二章所述,則在很古的時代,中國人在海外的航線,業已很遠;而第三世紀以後,已幾乎把歐、亞的航路打通了。在這很長的時期中,中國人一定有在海外經營拓殖之業的。惜乎年深月久,文獻多已無徵。現在可考見的,大都是明以來的事蹟罷了。
在大陸上,最易和海洋接觸的是半島。亞洲大陸,有三個最大的半島——前後印度、朝鮮——其中兩個,本來都有一部分屬於中國的。自唐、五代以來,才逐漸的喪失了。明成祖時,因安南陳、黎二氏的篡奪,注606發兵戡定其地。於一四〇六年設立交趾布政司,和內地的制度一樣。因守土的官吏,不盡得人;奉使的中官,尤多暴橫,土人叛亂不絕。於是一四二七年,宣宗又把他棄掉。然當元、明兩代,西南的土司,還幾於包括伊洛瓦諦江流域。注607安南、暹(xiān)羅,雖各列為國,亦都朝貢於我。南洋群島的交通,亦是歷代不絕的。所以航行很為便利。
元朝人是好勤遠略的。當世祖時,曾遣唆都、李庭璧,招致南洋諸國。當時南洋之國,以俱藍、馬八兒為綱維。馬八兒便是今印度的馬拉巴爾(Malabar)。俱藍為其後障,當在馬拉巴爾之北。當時先後來朝的,共有十國。都是今印度沿岸和南洋群島之地。明初,使節所至亦遠。成祖又命中官鄭和往使。和乃自造大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共有六十二隻,帶著士卒三萬七千人,從蘇州婁家港出海,注608遍歷南洋諸國。有不服的,則威之以兵。自一四〇五至一四三三年,三十年之間,凡七奉使,三擒番長。後來奉使海外的,無不盛稱和以眩耀諸國。其事業,亦可謂之偉大了。《明史·鄭和傳》,於和事蹟,記載不詳。近代梁啟超作《鄭和傳》,推考其航路:則當自南海入暹羅灣。沿馬來半島南下,至新嘉坡。繞蘇門答臘和爪哇兩島。入孟加拉灣。循行印度半島的兩岸。繞錫蘭島。又入波斯灣。沿東岸北航,至底格利斯河口。再循西岸南航,至亞丁,越亞丁灣,入紅海。北航至麥加。南航,出莫三鼻給海峽,掠馬達加斯加島的南端而東歸。其航線所至,亦可謂之極遠了。當時華人移殖海外的甚多。在小呂宋一帶,尤為繁盛。而作蠻夷大長的,亦大有其人。其見於《明史》的:則有呂宋的潘和五,婆羅的王,爪哇新邦的邦主,三佛齊的梁道明、陳祖義。其事在明開國至萬曆年間,約當十四世紀後半至十五世紀之末。梁啟超作《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得諸口碑的:又有戴燕國王吳元盛,崑崙國王羅大,都是清朝乾嘉年間,戰勝土蠻的。又有葉來,則為英屬海峽殖民地的開闢者。其事在嘉道之間,則已在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前半了。還有潮州鄭昭,隨父流寓暹羅,為其宰相。乾隆時,暹羅為緬甸所滅,鄭昭起兵恢復,事見第四編第六章。近代西人的東航,實在明中葉以後。哥倫波的發現美洲,事在一四九三年;葡萄牙人的發現印度新航路,則事在一四九八年,較鄭和的下西洋,實後八九十年。西人東航之初,中國人的足跡,早已遍佈南洋了。中國西北負陸,而東南面海。閩、廣之北,限以重山,其民不易向中原分佈,所以移徙到海外的很多。南洋群島,氣候和煦,物產豐饒,實在是中國的一片好殖民地。不但如此,中國人做事平和,凡事都以共存共榮為目的。假使開發南洋的責任,而由中國負之,南洋群島的土人,決沒像現在飽受壓迫,瀕於滅亡之慘。徒以昔時狃於“不勤遠略”之見,有此基礎,不能助以國力,向前發展,這真是一個大錯誤。不但如此,因海防的廢弛,通商政策的不得宜,反還因海洋交通,而深受其害,這便是所謂倭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