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兩字,尋常人對於它,往往有一種誤解,以為是什麼崇高美妙的東西。其實文化只是生活的方式。各國民所處的境界不同,其生活方式自然不同,文化也因之有異了。人類是富於模仿性的,見他人的事物和自己不同,自會從而仿效。而彼此的文化,遂可以互相灌輸。
中國是文明古國;尤其在東洋,是獨一無二的文明之國,其文化能夠裨益他人的,自然很多,然而他人能裨益我的地方,亦復不少。
在東方,朝鮮半島的北部,本來是中國的郡縣,後來雖離我而獨立,可是其民族,久經我國的教導啟發。所以高句麗、百濟,在四夷之中,要算和我最為相像。注418簡直可說是我國文化的分支。而此文化,復經半島而輸入日本。日本初知中國文字,由百濟博士王仁所傳,其知有蠶織,則由歸化人弓月君所傳。這兩人,據說都是中國人之後,注419這大約是東晉時代的事。至南北朝時,日本也自通中國,求縫工、織工。隋時,其使小野妹子,始帶著留學生來。唐時,其國曆朝都遣使通唐,帶來的留學生尤多。歸國後,大革政治,一切都取法於我。從此以後,日本遂亦進為文明之國。朝鮮是我的高第弟子,日本都是我的再傳弟子了。
其在南方,則後印度半島的一部分,自唐以前,亦是我國的郡縣。所以華化亦以此為根據,而輸入南洋一帶。其中如瀾滄江下流的扶南,其知著衣服,實由我國使者的教導。注420又如馬來半島的盤盤、投和,其設官的制度,頗和中國相像。大約是效法交州諸郡縣的。注421後印度半島,其文化以得諸印度者為多,然而傳諸我國者,亦不是沒有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