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階級或社會階層能在現階段真正代表文化,能為我們孕育出學者、藝術家及詩人,能為我們提供創作藝術的人才呢?
是否一切都變成商品了,就像美國那樣?
——雅各布·布克哈特,1868—1871年[1]
日本政府開明瞭,進步了;他們以歐洲經驗為指引,聘請外國人出任政府顧問,東方的風俗習慣已在西方文明面前臣服。
——T.厄斯金·梅爵士,1877年[2]
1
歐洲人對世界的統治從來不曾像19世紀第三個25年那樣全面、那樣絕對。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歐洲白人祖先傳下的後代,從未遇到像這個時期這麼少的統治挑戰。在資本主義的經濟強權世界裡,至少包括一個非歐洲國家,或該說聯邦,即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那時還沒有在世界事務中扮演主要角色,歐洲政治家只有在他們的利益涉及美國直接感興趣的兩大地區(即美洲大陸和太平洋)時,才會注意到它。然而除英國之外,沒有任何國家會經常不斷地捲入美洲大陸和太平洋這兩大地區。英國與眾不同,它的眼光一直緊盯全球。拉丁美洲解放運動已將中南美大陸上的歐洲殖民地全部解放,只剩下蓋亞那(Guyanas),該地曾是英國的食糖供應基地,是法國關押重刑犯的監獄,也是荷蘭人的懷舊紀念物,令他們經常回憶起過去與巴西的關係。加勒比海諸島嶼除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島上包括海地黑人共和國和多明尼加共和國,多明尼加最終擺脫了西班牙統治,也擺脫了海地的控制)外,其餘仍然是英國、法國、荷蘭、丹麥以及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波多黎各)。歐洲各國對西印度群島殖民地都抱無為而治的態度。只有西班牙例外,它仍沉浸在帝國美夢裡。北美殖民地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直到1875年仍有許多歐洲人居住在英屬加拿大這塊殖民地上,它是一個疆土遼闊、人煙稀少、尚未開發的大地。加拿大與美國隔著一條長而開放的筆直邊界,東起安大略省邊境,西至太平洋,在這條直線似的邊界兩側有些爭議地區,但都在19世紀經過和平談判做了調整,當然不乏外交上的討價還價,調整的結果大部分對美國有利。但在修建橫跨加拿大的東西大鐵路時,英屬哥倫比亞省可能禁不住美國太平洋諸州對它的引誘。至於在亞洲的太平洋沿岸,歐洲大國直接駐紮的地方只有俄國的西伯利亞遠東、英國的香港殖民地和英國的馬來亞據點。法國此時也開始侵佔印度支那。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蘭殖民主義殘留下來的地區,在這個階段還沒有造成國際麻煩(前荷蘭殖民地即現今的印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