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利奇雖然不確切地知道該做些什麼,但他知道必須採取點激進的行動來對付紐約本部人員的懶散。但當西奧多·伯恩斯坦向卡特利奇建議讓A.M.羅森塔爾替換紐約城市版主任的職務時,卡特利奇卻猶豫了。1962年,羅森塔爾當時是《紐約時報》駐東京的記者。羅森塔爾39歲,沒有一點兒當編輯的經驗,差不多近十年沒有在紐約生活了,也許會因為害怕承擔管理紐約隊伍並努力改造他們的繁重任務。卡特利奇還懷疑,這位記者也許會因為怕失去《紐約時報》讀者所看重的署名文章而不接受這樣的安排。“羅森塔爾”發自東京——此前是發自波蘭和印度——的報道,具有一種特殊的風格,一種熱情和可讀性,以及對政治和人物的細微之處的敏感性。1959年羅森塔爾在波蘭因被當地政府指控為“深入刺探”其內部事務而遭到驅逐,此後他獲得了普利策獎。羅森塔爾在波蘭為馬克爾的《時報雜誌》寫的一篇文章,根據的是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採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曾在那裡用毒氣室殺害了幾百萬人。這篇文章,成了一篇經典報道:
因此,奧斯威辛並沒有什麼可以報道的。只有一種想要報道奧斯威辛的衝動,這種衝動來自一種不安的感受——拜訪過奧斯威辛但離開之後沒有說點或寫點什麼,將會是對不幸死於奧斯威辛的死者最嚴重的失禮行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