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章 克拉希尼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康拉德也發出同樣的疑問:“接下來呢?”他一直誇稱自己是英明果斷的將材,但在奧匈帝國的東部戰線,他一開始的兵力排程就亂無章法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他與德國人沒什麼聯絡,他不喜歡德國人,但德國人更不喜歡他。他對一事無成的塞爾維亞戰役置之不理,而那場戰役仍在消耗捉襟見肘的寶貴資源。波蒂奧雷克仍抓著兩個弱集團軍不放——用來保衛奧匈帝國疆土綽綽有餘,但用來再次入侵塞爾維亞則兵力不足。就東部戰線來說,德、奧已在戰前談到從北、南兩線分別出擊(德國人從東普魯士,奧地利人從加利西亞),奪取從俄羅斯帝國本體往西突出的俄屬波蘭。他們甚至談到使波蘭、烏克蘭脫離俄國,將它們合組為一個由奧地利人治理、位於俄國與西方之間的緩衝國,為這場戰役畫下句點。[1]但說到入侵俄國,康拉德需要動用他的全部兵力,需要陳兵於俄國邊境。結果他卻把他已遭削弱的兵力部署在他戰區最東邊鐵道卸除點以西約一百六十公里處,希望藉此為擊敗塞爾維亞多爭取一些時間。

康拉德自相矛盾的戰略構想和不知打哪兒來的“戰爭逢凶化吉”的自信,最終被現實打碎。德國人正把重心放在西部戰線上,東部戰線上連一場象徵性的挫敗都非他們所樂見,因此他們把他們小兵力的東線部隊扣住,防衛東普魯士,而非與奧地利人聯合攻入俄屬波蘭。[2]康拉德自己在塞爾維亞戰事上的優柔寡斷,使奧匈帝國在東部戰線的兵力部署,八月二十八日時只有三十一個師,九月四日終於有第二集團軍第三個軍從沙巴茨開拔過來時(第四個軍還留在南部戰線以安撫波蒂奧雷克),兵力增加為三十七個師。這些姍姍來遲的奧地利軍官裡,有一位向記者抱怨,塞爾維亞的戰事令他極不舒服:“我們接到的命令是殺光、毀光,很不人道。”他把奧地利高階將領稱作“土匪”。[3]他們也是拖拖拉拉的慢郎中,而德國人未掩飾他們對那些人的鄙視。奧匈帝國大使從柏林報告了其在德國政界、軍界所感受到,“對我們行動不夠積極與迅速,未能”在德國人正於法國與敵廝殺時,“將俄軍引離德國”的憤懣。[4]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