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的謝幕充滿了戲劇性及其本人的無力感。這一幕開始於1889年,舞臺不在柏林這個政治中心,而是在上西里西亞和魯爾的礦區。那裡的15萬名礦工發起了一場罷工,為的是爭取更高的工資與更好的安全保障。軍隊的煤炭供給因此受到影響,於是俾斯麥準備派兵包圍礦區,並對那裡實施戒嚴。省長馮·貝爾勒普施(von Berlepsch)男爵對礦工們的遭遇十分同情,建議不對罷工進行鎮壓,初登帝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且,他還接見了礦工代表團,並許諾改善工人待遇——這雖是理智處理,但卻是對俾斯麥本人及其所奉行的鎮壓、拉攏與威懾的政治策略三部曲的公然挑釁。
此外,帝國議會在1890年春的大選也對俾斯麥一派極為不利:他們失去了議會的多數派席位。激烈的爭論開始見諸報端、法庭和帝國議會,人們都在爭論是否不再繼續實施《反社會黨人法》。一方面,俾斯麥堅持保留該法;另一方面,皇帝、工業界和軍隊將領卻都主張寬容對待社會民主黨人。他們認為這一法令只會讓社會民主黨人獲得更廣泛的同情,因為這將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選票支援。皇帝故作高尚地宣佈:“我不允許任何人用我子民的血來玷汙我純潔的統治”。為逼迫皇帝就範,俾斯麥想盡辦法挑起上層的譁變,搶先發動反社會民主黨人的罷工,解散議會內閣。首相府甚至另行草擬了一項新的軍事議案——《反社會黨人法》的強化版。俾斯麥意在製造亂局以加大皇帝對自己的依賴性,不過這種手腕對凸顯這位老船長的不可缺少性的作用愈來愈有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