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上課,終於開始練習沏茶。
“茶道中稱沏茶為‘御點前’,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沏薄茶。”
這次是在廊下凸出的一個像茶水間的地方練習。
“這裡是‘水屋’,就像茶室的廚房。”
水屋中有水管、洗滌槽、水盆等設施,棚架上也整齊並列著茶碗及道具。
阿姨取出一個頗清爽的青條紋壺,在壺中倒滿水,並用白布擦去壺上的水珠後,合上黑漆塗布的壺蓋。
“首先,捧著這個‘水指’(譯註:裝水的器具,所裝之水供茶釜燒水之用),端坐在茶室的入口。”
“是。”
在和服垂袖廝磨的沙沙聲中,阿姨消失於拉門後。
捧著沉甸甸的水指,我慢慢走到入口處端坐下來。
“捧著水指,進來。雖然很重,但注意水平捧好,別讓水濺灑出來……”
為了穩住沉重的水指,我的手肘不由自主地張開,手指也撐開來捧著。
“啊,手肘別張開,手指併攏。水指往下放時,先用兩手的小指指腹撐在榻榻米上。”
“是、是。”
“‘是’說一聲就好。”
“是。”
於是我將手肘往內收、五指併攏,小指往下撐著,並且(嘿咻地)用力站起來。
“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重重放下喲!”
(咦?“重的東西要輕放”,怎麼放才對呢?)
總之,不能露出(嘿咻)那種樣子,要輕鬆站起來。才踏入榻榻米房間一步——
“等一下。進茶室時,一定先踏左腳。還有,絕對不可以踩到門檻和榻榻米縫邊……好,請進來,來到茶釜(譯註:煮水用的有蓋鐵製器具)前面。”
(不會吧!連先踏哪隻腳都有規定?)
我用左腳大步跨過門檻,沒想到——
“榻榻米一疊要走六步!第七步時,一定要跨過榻榻米的縫邊。”
(什麼!我這麼走法,豈不是不夠步數。)
為了達到步數,我不得不改變步伐,躡足踮腳走路。
只見一旁的道子,說不出話來地顫抖著雙肩,臉頰潮紅:
“真像小偷。”
話才說完,就拭著淚水。
我也覺得臉變得紅彤彤的。
(已經二十歲了,還像剛學走路、腳步不穩的小孩,需要人教導“走路的方法”……就像一個任人擺佈的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