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四節 香頭社群地位的變遷

熱門小說推薦

在一個社群中,香頭的數目很多,在各個香頭本身看起來,他們受到鄉民的估價並不一致,另一方面在諸香頭中也有階級的分化。上一節我們討論到香頭在社群中是一個確定的職業集團,而該集團在社群中所佔的位置尚不確定。本節乃比較諸香頭彼此的地位差異,這是站在兩個觀點來看同一件事物,而且這兩種觀點並不衝突。

香頭地位的變遷可以受到兩類條件所左右,第一類是鄉民的意見,第二類是香頭制度本身的規條,下面要分別詳述。

鄉民的意見便是公認對於一個香頭估價的標準,這樣的標準大體說來有三:

一、靈驗

鄉民求香頭都是有目的的,無疑地希望香頭的法力能滿足他們的目的,所以由靈驗來對於某一個香頭加以估價,是一個很可靠的辦法。一個香頭靈驗多,那麼還願的人、掛匾的人也要多起來,鄉民將靈驗的證據傳播四遠,藉著“口引”(口頭宣傳)的力量,香頭的聲望一天一天大起來,香火也便越來越盛了。在西直門外大柳樹村有個香頭,是海淀楊家井張香頭的師哥,她專頂“王奶奶”,靈驗非常,後來人們都稱此香頭作“王奶奶”,名聲大振,每日北平、天津一帶的人士,甚至達官顯宦、貴婦少女都到她壇上求香。

二、年限

在以前曾經說過,香頭自己承認本身並無法力,乃是仙家藉著香頭的身體來施展的。仙家行道為的是催香火,自己得道,得道之後便要離開香頭而去,香頭便不靈了。所以在鄉民中有一種說法,認為初開香壇的香頭最靈,因為在最初起始時,仙家為的是使香壇興旺,多受香火,所以格外施展法力,造成“壇口”上的信譽,過了三五年,仙家受足香火,到了自己隱遁潛修的時節,離開“壇口”,該壇便不靈了。

但是,每個香頭業務的壽命是否只有三五年呢?事實上決不如此,從來沒有一個香頭對人表示其“壇口”上的仙家已經走了,無法再“當香差”了。海淀碓房居劉香頭對人說,她已經當了三十九年“香差”了,海淀張香頭當了三十二年的“香差”,依舊還繼續下去。這有兩種原由:第一,有的香頭宣告他頂的不是“四大門”,而是天神。例如,碓房居劉香頭說她頂的是“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藥王爺”,這種天神是永久不滅的,所以香壇可以長久下去。第二,在一個壇上“立壇”(創設本壇的仙家)可以他去,但是“串壇口”的(客座的)仙家和後來的仙家可以成為新舊交替,香火得以不斷。這樣“壇口”的香頭雖然依然繼續,但是,絕不如一個新“開爐”(“開香壇”)的香頭興旺。

三、是否圖利

香頭如果被人認為是“倚佛穿衣,賴佛吃飯”的,那麼,這個香頭便會逐漸為人所不齒。這一點要留到下一節“香頭的道德”中來講,現在只須提出一件事實便夠了。一個範姓鄉民同作者說,成府曹香頭常同他說:“近來求香的人怎麼越來越少了?”範姓認為這是曹香頭圖利的緣故。

香頭制度本身的規條也影響到香頭的地位。

四、輩分

香頭既然是師徒相承,自然便形成輩分的關係。現在可以用譜系法來表示海淀張香頭門中各弟子的位置。

由上面表中可以看到四代香頭的傳遞,其中佟香頭已然故去二十餘年。現在這門中以“王奶奶”(頂“王奶奶”而被稱為“王奶奶”)和她的師弟張香頭輩分為最大。以下便是徒弟、徒孫。雖然輩分高與靈驗並無相關,但是在本門中輩分高的有種種特權:例如,舉行典禮時便要由輩分高的來主持,師祖或是師父“圓寂”(死)時,徒弟和徒孫須要穿孝,這都是輩分高的所得的尊榮。

五、典禮的完成程度

在“香頭完成的諸典禮”一節中,作者曾提出一點,凡是香頭都須要經過“安爐”、“安龕”、“開頂”等重要典禮,方能成為一個完全的香頭。但是,這僅是根據香頭的觀點而論。至於鄉民並不清楚香頭間須要有這些典禮。所以,一個香頭典禮完成的程度如何,並不足引起鄉民不同的估價,但香頭本身便將這些典禮看得很重,因為這些典禮是由師父領導弟子來做的,其中包含許多秘密的傳授,必須要經過典禮方能獲得這些寶貴的智識,具有這些智識的便可以自己收弟子。一個香頭從師父得來的傳授,可以再傳弟子,他便可以成為另一個香頭的師父了。這是提高他在本門中地位的辦法。

六、貧富

據作者所知,鄉民從來未有由香頭的貧富來對於香頭予以估價的。香頭的貧富與其“壇口”上的靈驗並無相關。至於在香頭之間是否有貧富的觀念呢?在未得到充分論據之前,我們不能輕下斷語。據本系蘇欽儒先生談,當成府李香頭舉行安龕塑像時,由海淀張香頭主持(張、李關係見本節“輩分”條),參加典禮的香頭都是張香頭的徒弟、師侄、徒孫。大家對於張香頭行禮時,雖然依照本門規矩,但是輕視的表情時常顯露於外,張香頭衣履敝舊是一事實。至於其他香頭是否因為他的貧寒而加以歧視,我們還不得而知。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