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書,大約成書於公元1至2世紀,又稱《本草經》。在中醫學中,“本草”這個名稱,是代表中藥的意思。這是因為雖然中藥包括植物類、動物類和礦物類藥物,可是,其中卻以草類藥方最多,它含有以草類藥治病為本的意思。“本草”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世紀或稍前一些時候。《本草經》託名“神農”,稱之為《神農本草經》。
《本草經》所記載的藥物,植物類佔大多數,有252種,動物藥有67種,礦物藥有46種,總數為365種。該書最早對藥物進行了分類,分為上品、中品、下品三類。《本草經》還簡要記載了藥物的出產地點、別名、形態、藥性和治療功能等,初步概括了藥物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如單味藥的使用,複方中的主藥與輔助藥的配合應用(主藥稱君,輔助藥稱為臣、佐、使)。提出“七情”的藥物配伍規律,即單行(單味藥能產生應有的功效)、相須(兩種效能相類的藥物同用,互相增強作用)、相使(兩種以上藥物同用,一種藥為主,其餘藥物為輔,以提高其效能)、相畏(利用藥物的互相抑制作用,減少或抑制某一藥物的毒副作用)、相惡(一種藥物減弱另一種藥物的效能)、相殺(一種藥物能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相反(兩種藥物同用可能產生毒性或副作用),指出藥物配伍“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配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