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是字的構成方法,從戰國到現在沒有多少變化,但真正要把漢字寫下來,從古到今的變化可就大了。漢字字形的變化,大致說來,經歷了早期的圖畫文字、甲骨文字、石鼓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要求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型等漫長的發展歷程。
漢字的演變
甲骨文
殷商的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代表字型,它因刻於龜甲、獸骨之上而得名。其內容多為問吉凶的“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
商代甲骨文
隨著殷商王朝的滅亡和殷都(在今河南安陽市小屯村)的夷為廢墟,這批文獻資料被埋沒於地下3000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一個名叫王懿榮的人發現並認定為商代的遺物,從此便有人開始蒐集並拓印其文字進行研究。甲骨文的發現,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殷商文化的研究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對它的研究也成為一門新學科——甲骨學。近代學者劉鶚和羅振玉都是甲骨文早年出土時期對甲骨文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參見《文物·考古》中“甲骨文和劉鶚、羅振玉”詞條)。
金文
所謂金文,是指商周時期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上古稱青銅為吉金,所以把這種銅器上的銘文叫作金文。由於鍾和鼎在兩週時代青銅器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又將金文稱作“銅器銘文”或“鐘鼎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