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學誕生於11世紀的北宋中葉,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為主要研究物件的一門學科,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而“考古學”這一名詞,是近代從歐洲文字中翻譯過來的。
在西漢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人開始研究古代的文字、銅器等,但因研究者較少,也沒有形成一門學科,更沒有相關著作問世。北宋年間,統治者恢復了禮制,重視經學的發展,從而出現了對古物品的蒐集、收藏和研究的熱潮。同時,金石文字的產生也為金石學的出現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金石學也就是在這時應時而生,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這也是宋代學術的一大成就。
宋代問世的關於金石學方面的著作數量很多,比如歐陽修所著《集古錄》,它是學術史上第一部考古學著作,寫成於1063年,其中所蒐集的古器,上至周穆王,下至隋唐五代,內容極為豐富。呂大臨的《考古圖》問世於1092年,全書共10卷,此書對所收錄的每件器物的解釋文字都羅列於繪圖的下方,而且器物的尺寸、重量、容量、出土地點、收藏者名稱都一一詳細記載。此書是流傳至今的最早的古器物圖錄。李公麟撰寫的《考古圖》(又稱《古器圖》),共1卷,書中收錄了自夏、商以後的各種鍾、鼎、尊、彝,並說明其年次和辨別款識,而且每一件器物都有圖繪形狀,對其製作、鑄文、款字及用途等做了詳盡的解釋。宋徽宗時的人士趙明誠著有《金石錄》一書,此書一共30卷,是經過作者20餘年的努力編撰而成,書中的前10卷共兩千條,所寫為古代金石器物、碑刻、書畫接近兩千件的目錄,後20卷則記述了這些器物的跋文和出土時間、地點等。還有薛尚功所寫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20卷、《金石錄》書影、《宣和博古圖錄》書影,包括沈括的《夢溪筆談》、鄭樵的《通志》都涉及有關金石學方面的內容。宋代對金石學的研究相當興盛,創造了傳拓文字和繪圖的研究方法,並肯定了如鍾、鼎、尊等古代器物的名稱,為清代的漢學研究開闢了先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