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體
編年體是中國古代史書的體裁之一,意謂“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記載史事的史書。編年體始創於春秋時代,《竹書紀年》《春秋》《左傳》《漢紀》《資治通鑑》、歷朝帝王起居注、實錄均屬編年體史書。在世界上,編年體體裁的史書,我國起源最早。東周時,各諸侯國都設定史官撰寫本國的編年史,但名稱不統一,燕、齊、魯、宋等國均稱《春秋》,因商代和西周時,一年只有春、秋二時劃分,因此古人稱年為“春秋”。春秋時期,雖然已有四時劃分,但是人們仍然習慣用舊稱。所以各國史書大多以《春秋》命名,而晉稱《乘》,楚稱《杌》。《春秋》為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編年體史書的優點,在於它以年月為經,以事實為緯,將同時發生的歷史事件備載一處,便於比較、瞭解各史實之間的關係,使讀者對史事發生經過的時間十分清晰。它的缺點主要是同一事件發生和延續的時間過長,記載時就難免犯前後割裂的毛病,不能首尾貫通,歷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也不能詳述。
紀傳體
紀傳體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以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創始於漢代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記載上起黃帝軒轅氏,下迄漢武帝天漢年間,共記述了近3000年的歷史,共計130篇,由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組成,計52.65萬字。“本紀”記載帝王事蹟,是全書的綱領;“表”分世表、年表、月表三類,用表格形式,按年月先後的順序,記載重要的歷史大事;“書”記載各種典章制度的演變,以及天文曆法等;“世家”記載自周以來開國傳世的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蹟;“列傳”記載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事蹟,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及循吏、儒林、酷吏、遊俠、刺客、名醫、日者、龜策、商人的傳記。《史記》中還記載了朝鮮、大宛、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匈奴的歷史,這些記載是研究亞洲這些地區和國家初期歷史極重要的材料。司馬遷為了寫完這一鉅著,費時20餘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