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只剩了七個大國和一個微不足道的衛國。各國的地域比春秋時要大得多,國家事務加重,於是行政機構也相應地有了極大的增改。就中央機構來說,在秦國開始確立了丞相(尊貴一些的人稱相國)制度,“丞相”之“丞”與“承”通,“丞相”就是承君王之旨,輔理國政的意思。丞相明確表示出了君王的威權,同時“國尉”、“將軍”等稱號也出現了。就地方機構來說,秦、魏等國已確立了郡縣制度,在內地稱縣,縣有令,以民政為主;邊地則稱郡,郡有守,以軍事為主;守和令在當時並不見得有上下之分。戰國中期以後,有些郡,人口增多,生產隨之增長,因而民政也重要起來,這才將郡內劃分為縣,至此,郡轄縣的制度才確定下來。到戰國末期,內而中央,外而地方,秦國的官制,大體上已接近統一以後的情形。
(潘道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