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建構社會秩序方面,儒家有其獨特的思考,主張德治、仁政。孔子在《論語·為政》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推崇的是那種基於道德倫理的禮治秩序,並認為建立在刑罰基礎上的服從,會導致百姓缺乏遵守秩序的自覺意識。
不過,儒家雖然不推崇刑律,但並不否定刑的作用。《禮記·樂記》中說:“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認為禮樂刑政各有側重,只有互相配合,才能使民心一致而形成“治道”。荀子的“隆禮遵法”思想,集中體現了勸善和懲惡並舉的治國理念。
依法家的立場,要建立一種有效率的制度,就要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不能以禮制中尊卑、上下等級的“例外”來施行不同的法律原則。同時,法家相信刑罰要比道德勸說更有作用。法家的基本原則可以用法、術、勢三個字來概括,所謂的法就是法律,術就是統治技巧,而勢則是掌握的權力。秦國就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取得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功績的。
在漢代之後,儒家思想逐漸獲得統治者的支援,但這並不意味著統治者完全按照儒家的理念來設計社會秩序,現實中主要還是儒法互補的。所以傳統中國的秩序觀也可以稱為“禮法合治”。與法律所內在要求的平等性相比,禮所注重的是差別性的原則,即所謂“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記·曲禮上》)禮教的著力點在於貴賤、尊卑、長幼、親疏之差別,並認為這是人道之自然狀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