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主張“君子必辯”,希冀以大儒之辯止息百家之辯。為此,為了“邪說不能亂,百家無所竄”,他對先秦其他諸子的許多學說主張進行了批駁。在這種批駁中,荀子對先秦以來的“亂名”現象進行了歸類,將其稱之為“三惑”,並對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分別提出了“禁之”的辦法。
一是“用名以亂名”,包括“見侮不辱”、“聖人不愛己”、“殺強盜非殺人”。荀子認為它們的迷惑之處在於它們名稱字面上的差異否定了“名”與所指稱事物在事實內容上的關聯,是用“共名”混淆、偷換了“別名”,從而抹殺了兩者之間的區別。對於這些謬誤,荀子強調了詞語之名的約定俗成原則和概念之名的確定性原則應當是一致的,認為只要考察一下“名”的確定含義,比較一下在通常情況下是否可行,是否能為大家理解和接受,就可以制止這種謬誤了。
二是“用實以亂名”,包括“山淵平”、“情慾寡”、“芻豢不加甘”、“大鐘不加樂”。荀子認為它們是用區域性事物的情況搞亂了名稱所反映的事物的普遍性質,即用個別的事實來取代“名”所代表的一般性質。對於這些謬誤,荀子認為,只要透過感官的反映,檢驗一下“名”的“同異”所反映的“實”的“同異”,哪一種說法更符合一般的客觀實際,就認識到這種謬誤“亂”在什麼地方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