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白馬非馬”是春秋戰國時期名辯學派代表人之一的公孫龍的著名論辯。公孫龍(約前325年——前250年)是戰國末期趙國人,善於論辯,曾在趙國平原君家當門客幾十年。“白馬非馬”是公孫龍名垂史冊的主要辯題,《史記》就曾說過,“公孫龍善為堅白之辯”;連他自己也自詡,“龍之所以為名者,乃以白馬之論爾”。

公孫龍“白馬非馬”的基本思路是: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於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有白馬也。不可以應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其基本論點是:“馬”指的是馬的形態,“白馬”指的是馬的顏色,而形態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白馬非馬)。這種論證表明了不同的“名”在所反映的內容上有質的區別,在所反映的範圍上有量的區別。因此,不同的“名”所稱謂的事物“實”也就不同。但由於公孫龍採取的是離散分析的方法,在邏輯上,有見於分析,無見於綜合;只承認分析,不承認綜合。在哲學認識論上,有見於個別,無見於一般;只承認個別,不承認一般。因此,“白馬非馬”雖然體現了公孫龍“唯一乎其彼此”的“正名”理論,但由於這個辯題片面誇大了事物對立屬性之間的絕對性,片面誇大了個別與一般之間的對立性,因此是一個詭辯。所以當公孫龍騎白馬過關時,也不能不交費。“龍乘白馬,禁不得度關,因言白馬非馬。”(高誘注《呂氏春秋·淫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