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土社會的基層結構是一種我所謂“差序格局”,是一個“一根根私人聯絡所構成的網路”。這種格局和現代西洋的“團體格局”是不同的。在團體格局裡個人間的聯絡靠著一個共同的架子;先有了這架子,每個人結上這架子,而互相發生關聯。“公民”的觀念不能不先有個“國家”。這種結構很可能是從初民民族的“部落”形態中傳下來的。部落形態在遊牧經濟中很顯著地是“團體格局”的。生活相倚賴的一群人不能單獨地、零散地在山林裡求生。在他們,“團體”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一個安居的鄉土社會,每個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時,只在偶然的和臨時的非常狀態中才感覺到夥伴的需要。在他們,和別人發生關係是後起和次要的,而且他們在不同的場合下需要著不同程度的結合,並不顯著地需要一個經常的和廣被的團體。因之他們的社會採取了“差序格局”。
社會結構格局的差別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觀念是在社會里生活的人自覺應當遵守社會行為規範的信念。它包括著行為規範、行為者的信念和社會的制裁。它的內容是人和人關係的行為規範,是依著該社會的格局而決定的。從社會觀點說,道德是社會對個人行為的制裁力,使他們合於規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維持該社會的生存和綿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