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權天授,是憂患的產物。
想當年,有一個問題一定困擾過武王和周公:勝利為什麼來得這麼快?《尚書》的說法是“前徒倒戈”,也就是殷紂王派出去的禦敵部隊到了前線,就掉轉槍頭反過來攻打他自己。既然如此,周人的勝利當然來得快。
不過這事有人質疑,因為“前徒倒戈”的後面還有一句“血流漂杵”。杵(讀如楚)就是棒槌。紂的部隊既然已經反戈一擊,戰爭就不可能發生,怎麼會血流成河,以至於棒槌都能漂起來?所以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那麼,前徒倒戈和血流漂杵,哪個可信?
都可信。因為以雙方實力之比較,武王伐紂多少有點自不量力。只是由於姜太公堅持,才決定賭一把。如果沒有殷商將士的陣前起義,全勝根本就不可能。後來的一舉拿下殷都,則不過順水推舟。因此,區域性地區的血流漂杵完全可能。事實上,不會所有的部隊都起義,殷頑總還是有的。
這就要問:殷紂王的禦敵部隊,為什麼前徒倒戈?
當然是因為殷商人心大失。
那麼,殷商又為什麼不得人心?
因為不把人當人,證據則是人殉和人牲。
什麼叫人殉?就是活人殉葬,用人做陪葬品。什麼叫人牲?就是活人獻祭,用人做犧牲品。陪葬品,原始時代就有,但多為器物。犧牲品,原始時代也有,但都是動物,比如馬、牛、羊、豬、狗、雞。這些動物,養著的時候叫畜,要殺的時候叫牲,合起來叫畜牲。用於祭祀,毛純的叫犧,體全的叫牲,合起來叫犧牲。祭祀用人牲,就是把人當動物;陪葬用人殉,則是把人當器物,都是典型的“不把人當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