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和協商的不同風格
辯論在古代中國和現代的亞洲都不太普遍。實際上,西方人認為辯論是很自然的事情,在亞洲卻很少見。北美人一進幼兒園就開始進行闡述觀點並加以論證的訓練(“這是我的機器人,它很好玩,因為……”)。與之相反,亞洲人的生活中沒有那麼多辯論或意見交流。一位日本朋友告訴我“踴躍的討論”這一概念在日本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會威脅到群體的和諧。或許就是這樣的認知讓他的努力失去價值,他在日本舉行美式餐會,他只邀請了一些日本的朋友,他們都表達了對此舉的喜愛之情——從馬爹利酒、牛排到蘋果醬。但想使大家各抒己見、論辯的努力卻完全失敗了。
辯論的傳統與法律和科學方面的修辭風格是一致的。科學論文的修辭構成有:對主要觀點的概述,對相關基本理論的描述,具體的假設,對所採用的方法和論證的陳述,對所採用方法的證據說明,對該證據為什麼可以支援這個假設的論證,對可能的抗辯進行駁斥,再回頭參照基本理論、對該論文所涉及的領域進行評論。對於美國人來說,這種修辭是從幼兒園到大學逐漸形成的。在成為研究生的時候,這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但是,對於大部分亞洲學生來說,修辭有些陌生,並且學習修辭也是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亞洲學生學習刻苦,都是百裡挑一的優秀學生,然而他們的第一篇主修課論文很令人失望,這對於美國的科學教授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這並非是因為他們對英語掌握不足,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在這位教授所研究的領域中司空見慣的修辭手法。根據我的經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這些學生沒有掌握他們所反對的西方修辭風格,而並非因為這些學生對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沒有深入的理解——教授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這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