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特別是社交媒體的興起,在社會文化方面帶來的一個新的後坐力就是:身份碎裂。
它破壞了在原本的社會生活中人的社群歸屬感,比如組織標籤的淡化。而表現為多元文化的興起、族群意識抬頭、社會圈層的分化和重新融合。每個人在網上都在尋找新的身份認證方式,尋找新的社會生活歸屬,從而重新界定自我,修補那讓人不安的碎裂感。
身份(Identity),按照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觀點,它既有主體性本身如何構建與自我的關係,也有作為物件化的主體性。簡單來說,身份既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自我認識,它是自我意識的產物;也關乎他人如何看待,即如何在社會規範體系中被識別。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政治學者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在其著作《誰是美國人》中,既回溯了美國建國初期國民身份的形成來源和過程,也討論了在21世紀初由於持續不斷的移民所帶來的新的身份認同危機。在書中,他提出瞭如下觀點:①個人有身份,群體也有身份。②身份是構建起來的概念,它是想象出來的自我:我們想到自己是什麼人以及我們希望成為什麼人。③個人有多重身份,身份的來源包括歸屬性、地域性、經濟、文化、政治、社會以及國別的。④身份由自我界定,但又是自我與他人交往的產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