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世界裡的欺騙、隱瞞、不實訊息,和真實物理世界裡的假貨一樣多。
2013年4月15日,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迅速成為社交網路上的熱點事件。一位Twitter使用者發現,Twitter在災難發生後的頭五分鐘效果最好,12小時後效果最差。
社交網路既能夠迅速擴散傳播資訊,也會讓謠言發酵。“這是一把雙刃劍,”市場研究公司 OpusResearch 高階分析師格雷格·斯特靈(Greg Sterling)說,“它既可以加快資訊的獲取速度,但也可能煽動公眾情緒。”
比如事件發生後,Twitter 上很快傳出警方關閉手機服務避免遠端引爆的訊息,但這條訊息最終被證偽。還有居心叵測的人也對 Twitter加以利用,一個名叫@_BostonMarathon 的賬號承諾,使用者每轉發它的訊息一次,它就會向受害者捐贈1美元。但此事很快被揭穿,這其實是一個假冒的波士頓馬拉松賽組織者的官方賬號。
沒辦法,製造不實訊息的“犯罪”成本比鑑別和批駁的成本要低太多。而且謠言一日能傳千里,澄清宣告則難以出門。一個原因是謠言總是更有“時效性”。
雖然社交網路自身具有一定的自我糾正機制,任何人都可以對事實進行調查,只不過它不可避免地總是遲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