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古典媒體面對如末日核爆式的資訊景象驚慌失措、無所適從,其實受眾同樣也處於崩潰的邊緣。
手機成了人的數字器官。如果手機是心臟的話,它一分鐘之內的跳動頻率絕對超過70次。你不停地重新整理微博、檢視郵件、開啟微信,這種一直線上的狀態,終結了“撥號”,終結了“開始”選單,也終結了“登入”。
時間彷彿被壓縮了。生活將是被上緊了發條。
原因是,我們總是深處於無法免於資訊未知的恐懼之中。
這看起來就像是,我們已經被拋入了資訊的洪流之中,並一直在試圖追上資訊更新的腳步,生怕錯過任何可能重要的事物,總是希望知道全世界(或者小到我的朋友圈)剛剛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美國傳媒理論研究者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在《當下的衝擊》一書中將之描述為“數字化精神病”:“我們為了與資料流中任何一個微小變化保持同步而採取的特別措施,到頭來只是放大了這些變化在萬事萬物中的相對重要性。”他認為,這是人類把時鐘時代追求的效率和生產率錯誤地運用到了數字文化的非同步狀態。以前我們是在機器上工作,如今我們必須變成機器。
資訊爆炸所帶來的焦慮是數字時代才有的嗎?
1424 年,歐洲最大的圖書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擁有 122 本書,而且都是由手工製作,並繕寫而成。50 年後,其館藏量終於達到了550本(而今,劍橋已經擁有700多萬冊書籍可供借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