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產品經理身上存在著4種錯誤假設。第一,假設使用者一定會很喜歡某個功能,但這很有可能是偽需求。第二,假設使用者一定會理解這個功能的使用方法,而事實上很多功能都隱藏得很深,普通使用者根本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找到。第三,假設使用者在使用這個功能時,能夠完整地體驗整個流程。這一點錯得最離譜,對於絕大多數產品而言,很少有使用者能夠順暢地進行整個產品體驗。第四,假設使用者在使用產品後能夠獲得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如果把以上4種假設做成一張表格,將你身邊的任何產品參照該表進行對比,你會發現,能夠全部符合以上4種假設的產品實屬鳳毛麟角。
事實上,我最痛恨的一點便是未做產品先做假設。很多產品經理之所以無法做出有口皆碑的產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太自我了,總感覺自己是專家,總喜歡在做產品之前先進行各種假設。在我看來,產品經理切不可盲目假設使用者一定能夠理解你的全部想法,不能假設使用者一定知道產品中的某個功能並找到它,更不能假設使用者一定能夠完整體驗該功能,並從中獲得享受。你的設計邏輯,並不直接等同於使用者的使用邏輯,如果不能用“同理心”做產品,就容易陷入“我是產品經理,使用者需要遵循我的思維路徑”的誤區,這是產品經理最大的失敗。
聯想集團由一批從中科院出來的知識分子和科學家組建,這些人長期埋頭搞科研,普遍存在知識分子的清高架子,並不太瞭解真實的使用者需求。為了讓這些人放下架子,真正接觸到使用者,聽到使用者的聲音,柳傳志讓他們親自去櫃檯向用戶售賣自己的產品。透過和使用者近距離接觸,這批知識分子調整了科研方向,生產出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產品,這才有了聯想曾經的輝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