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之德,都是仁義,但也有不同
原文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華杉詳解
這一段,是孟子論四大聖人。聖人之德,都是仁義,但其性格和行事風格又有不同。先說的是伯夷。
伯夷嚴於持己,眼睛不看非禮之色,耳朵不聽非禮之聲。他是擇君而仕,擇民而使。不是可事之君,就不給他做官;不是可用之民,就不領導他們。朝有橫暴之政,野有橫蠻之民,他就不住在這樣的國家,唯恐連累了自己。和粗魯的鄉里人相處,他就像朝衣朝冠坐在泥土或炭灰之上,渾身不自在,唯恐玷汙了自己。在紂王橫暴的時候,他就潔身遠去,避居到北海之濱,以待清明之世。
伯夷這樣的風節,讓頑鈍無知之輩也感化而有廉潔的操守,懦弱不振之夫也激勵而有卓立之志。所以伯夷的清介足以守己,其流風又足以感人。
伯夷是眼睛裡一點點沙子都容不下的人,他認為武王伐紂是以下犯上,以臣伐君,於是竟然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成了中國歷史清高聖潔不妥協的原型人物。
原文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