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代 宗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代宗皇帝,名豫,是肅宗長子,在位十七年。

原文 六月,禮部侍郎楊綰上疏,以為:“古之選士必取行實,近世專事文辭。自隋煬帝始置進士科,猶試策而已。至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加帖括。從此積弊,轉而成俗。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長老以此訓子。其明經則誦帖括以求僥倖。又舉人皆令投牒自應。如此,欲其返淳樸,崇謙讓,何可得也!請令縣令察孝廉,取行著鄉閭,學知經術者,薦之於州。刺史考試,升之於省。任各佔一經,朝廷擇儒學之士,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罷歸。又選當作道字。舉亦非理國所資,望與明經、進士並停。”或以為明經、進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事雖不行,識者是之。

直解 唐時取人,有明經、進士兩科。帖括,是就所書經中掩其兩端,中間惟開一行,帖三字以試之,而括取萃會其義。今之科場出題試士,即其遺意也。廣德元年六月,禮部侍郎楊綰上疏說道:“古時選舉賢士,必取其有德行之實,方薦之於朝。近世以科目取士,專校文辭,不察行檢。自隋煬帝時始設進士之科,然其初猶只試時務策而已。至我朝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將進士加詞賦、雜文二篇,以考其文藝,明經加試帖之法,以驗其記誦。自此以後,天下之士,皆以聲病記問為進身之階,積弊相沿,展轉成俗。在朝之公卿惟以此待天下之士,而不復觀其志行;人家父兄長老惟以此訓其子弟,而不復教以進修。其明經亦不全通經旨,只將那有司常帖的括取萃會為書,轉相誦習,以求僥倖。又明經、進士每年入試皆令投文州縣,自求應舉,與古人辟舉徵聘之意甚相背戾。如此,欲其返淳樸之風,崇廉讓之道,何可得也!請如漢魏以來舉孝廉之法,令天下縣令各察境內孝友廉潔之人,取其德行著於鄉里,而學又能通知經術者,即薦之於本州。本州刺史就所習之經再加考試,升之於尚書省。任其精通一經,不必多佔,朝廷選擇儒學之士,使為主司,亦不必帖經及試雜文,只問本經大義二十條,對時務策三道。經義及策全通者,為上第,即便銓注官職;經義十條中通得七條,策通得二道者,為中第,即與出身候選;其不中此格者,為下第,罷歸原籍。只用一科取士,其現行明經、進士皆當停革。又開元年間,曾設道舉一科,乃異端之教,亦非治國所資,望與明經、進士並停,庶不失古人鄉舉裡選之遺意也。”此疏既上,下廷臣會議,或以明經、進士行之已久,若一旦遽革,恐士失所習,多有不便,其議遂寢。然有識之士,皆以綰言為是,惜其不行也。按楊綰之言,誠得古人興賢舉能之意,但人心不古,澆偽多端,文藝雖是虛名,猶有憑據。至於薦舉行義,反開奔兢之門,其得失蓋相當矣。若能於文藝之中而存尚實之意,亦未必不可以觀人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