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皇帝,名衷,是武帝第二子,在位十七年。
原文 七年九月,以尚書右僕射王戎為司徒。戎為三公,與時浮沉,無所匡救,委事僚寀,輕出遊放。性復貪吝,園田遍天下,每自執牙籌,晝夜會計,常若不足。家有好李,賣之恐人得種,常鑽其核。凡所賞拔,專事虛名。阮咸之子瞻,嘗見戎。戎問曰:“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諮嗟良久,遂闢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直解 惠帝七年九月,升尚書右僕射王戎為司徒,居三公之任。那時賈后專政於內,賈謐等擅權於外,王戎雖為三公,只隨波逐流,與時上下,以圖容身保位而已,並不曾直言正色有所匡救,把府事都委與僚屬管理,常輕身出去遨遊放蕩,無復拘簡。其性又貪婪鄙吝,所置園莊田產遍於天下,每自家執著牙籌,日夜算計帳目,常如不足。家中有一種好李,發賣與人,恐人得了這種,分奪其利,臨賣時常鑽破李核,使人再種不得,其貪吝至於如此。三公以薦賢為職,他凡所稱賞薦拔的,專一採取虛名,不論實行。有阮咸之子阮瞻,嘗謁見王戎。王戎問他說:“歷代聖人,崇尚名教,要人遵守禮法;老子、莊周卻發明自然無為之教,只要任意率真,不以禮法自拘束。這兩樣教門,其旨意同乎?異乎?”此時放達之士祖述老、莊,而禮法之士每深嫉之,兩家各爭是非,故王戎發問及此,有混同儒、老之意。那阮瞻正是個尚老莊的人,會得王戎的意思,乃含糊答說:“這兩家道理得無相同。”王戎甚喜其言,嘆美良久,就舉他做三公府中的掾屬。當時人見他因這“將無同”三字便得了美官,遂號他做“三語掾”,其輕於取人又如此。蓋自魏晉以來,士大夫祖尚老、莊,崇獎浮薄,其自處則抑名教而貴玄虛,其取人則採虛名而略實行。至於惠帝之時,其風益盛,其習愈靡,以不拘名分者為曠達,不修職務者為高雅。喪容止之儀,縱耳目之欲,則謂之任真;託虛無之論,悖哀樂之情,則謂之忘累。廢時失事,敗禮傷化,無所不至,甚者以國家之治亂興亡亦舉而委之自然之數焉。馴至五胡亂華,中原板蕩,王戎諸人,不但得罪於名教,抑且傾覆人國家,誠萬世之所當鑑戒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