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之訓為容,其詩為舞詩,阮元說至不可易。詳拙著《周頌說》,今不復述。
如上所解,則全部《詩經》之部類皆以地理為別,雖《頌》為舞詩,《雅》證王朝之政,亦皆以方土國家為部類者。有一現象頗不可忽略者,即除《周詩》以外,一國無兩種之詩。魯宋有《頌》,乃無《風》,其實魯之必有《頌》外之詩,蓋無可疑。即就《周詩》論,豳王異地,雅南異統,雅為夏聲,乃中國之音,南為南方,乃南國之詩。當時江淮上之周人殖民地中兩種音樂並用,故可曰“以雅以南”。今試為此四名各作一界說如下:
《大雅》《小雅》 夏聲
《周南》《召南》 南音(南之意義詳《周頌說》)
王國 東周之民政
豳詩 周本土人戍東方者之詩(說見後)
所謂四方之音
在後來所謂國風之雜亂一大堆中,頗有幾個地理的頭緒可尋。《呂氏春秋·音初》篇為四方之音各造一段半神話的來源,這樣神話固不可當作信史看,然其分別四方之音,可據之以見戰國時猶深知各方之聲音異派。且此地所論四方恰和所謂國風中系統有若干符合,現在引《呂子》本文,加以比核。
甲、南音
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