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四方之音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既如上所述,則論國風必以其為四方不齊之音,然後可以感覺其間之差別。《呂氏春秋·音始篇》,為四方之音各造一段半神話的來源,這樣神話全無一點歷史價值,然其分別四方之音,可據之以見戰國時猶感覺各方聲音異派。且此地所論四方恰和《國風》有若干符合,請分別述之。

甲、南音

禹行功,見塗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於塗川之陽,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

以“侯人兮”起興之詩,今不見於二《南》。然呂不韋時人尚知二《南》為南方之音,與北風對待,所以有這樣的南音原始說。二《南》之為南音,許是由南國俗樂所出(周殖民於南國者,用了當地的俗樂),也許戰國時南方各音由二《南》一流之聲樂出,《呂覽》乃由當時情事推得反轉了,但這話是無法考核的。

乙、北音

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諡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遺二卵,北飛,遂不返。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

以“燕燕于飛”(即燕燕往飛)起興之詩,今猶在《邶》《鄘》《衛》中(凡以一調與起為新詞者,新詞與舊調,應同在一聲範域之中,否則勢不可歌。起興為詩,實即填詞之初步,詩填詞法嚴,起興自由耳)。是《詩》之《邶》《鄘》《衛》為北音。又《說苑·修文篇》,“紂為北鄙之聲,其亡也忽焉”,《衛》正是故殷朝歌。至於《邶》《鄘》所在,王靜安君論之最確,抄錄如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