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列夫·托爾斯泰的未完成劇本
《光在黑暗中發亮》補寫的尾聲
1910年10月末
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之一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生是偉大的,同時又是矛盾的。他在世界觀激變之後,為自己貴族地主莊園式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信念而深感不安;但他的妻子卻囿於世俗偏見,過多地為家庭和子女的利益著想,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從而造成夫妻的不和與家庭的悲劇,這更使托爾斯泰痛苦不堪。於是他在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萌發棄家出走的念頭。這種想法在他19世紀80至90年代的創作中有頗多反映,尤其是1890年開始創作的劇本《光在黑暗中發亮》,更可以說完全是當時作者的自我寫照。該劇中的主人公薩林採夫在世界觀轉變之後同家庭和社會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但他同時又主張不以暴力抗惡。這部劇本是托爾斯泰最矛盾的作品之一。劇本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創作,但始終沒有完成,只留下片斷,因為托爾斯泰不知道該如何結局——他還沒有為主人公的矛盾找到解決的辦法。而現實生活中的托爾斯泰自己,正如劇本的主人公薩林採夫一樣,也仍然處於深深的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因為他雖然想以棄家出走來擺脫自己的痛苦,但又怕自己的這一舉動會引起妻子和親人的痛苦,這無異於自己犯下罪孽,違背自己“不抵抗”的理論。所以這種矛盾的痛苦生活又繼續折磨了他將近20年。1910年10月末,風燭殘年的托爾斯泰在經過了幾場極富戲劇性的衝突之後,終於毅然決然悄悄離家出走。10月28日清晨,一輛載著托爾斯泰的馬車在黎明前的黑夜中遠遠駛去,前面是茫茫蒼天。陪同他的只有一個摯友兼醫生馬柯維茨基,知道他去向的只有他的小女兒。但是,這位82歲的老人已經不起旅途的勞頓。三天之後,他因患肺炎不得不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下車,暫住在站長的公務房間裡,經過幾天的重病之後,終於在11月7日清晨與世長辭。由於導致托爾斯泰最後毅然出走的起因極富戲劇性,又由於他生前曾寫過這樣一部影射自己的未完成劇本,斯蒂芬·茨威格以此為契機,採用戲劇形式再現了這一幅令人欷歔的歷史畫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