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章 文學革命的結胎時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今天我想談談我對語言和文學裡的各種問題所逐漸發生的興趣,以及我個人怎樣主張以活的通俗語言去代替[半死的]文言作為教育工具和文學媒介的經過。在我的《四十自述》裡,我曾寫有專章討論此事;此處我想再用英文留點記錄,也該是很有趣的罷[1]。

首先我想指出的便是這一運動時常被人誤解了。舉個例子來說罷。前些年[美國的]《展望雜誌》(Look)選出我為全世界一百名聞人之一。我當然覺得這是一件榮譽。可是當我一看到我照片的下那一段頌辭,我不禁失笑。他們選我的原因,是我曾經替中國發明瞭一種新語言。這一項榮譽,世界不論任何人——男人或女人,都不能承當。我沒有替中國發明一種語言,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人曾經替任何國家“發明”過一種語言[2]。

我並且必須先說明,由於我個人的歷史觀念很重,我可以說我經常是一位很保守的人。我是反對什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由於歷史觀念很重,我總是告訴我的朋友們,語言文字是世界上最保守的東西,比宗教更為保守。這句話已經就說得夠重了。

語言之所以為語言,正如宗教之所以為重要的宗教,它們都必須深入到百萬千萬的廣大群眾中去。當一種社會上的事物,深入群眾而為群眾所接受之時,它就變成非常保守的東西了。改變它是十分困難的。語言文字之所以變成世界上最保守的東西,就是它普及於群眾而為群眾所接受的緣故。就中國的語文來說罷。漢語已成為億萬群眾所接受,因此對漢語要有任何興革的倡導,難免都是要為聽者所誤解的。因此其結果便是要從事一個[易為億萬群眾所誤解的]語文改革,談何容易?!在英語裡面從事拼音改革而受到阻力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在我當學生時代,一些有影響力的要人如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等人所策動的英語拼音改革運動,毫無成績之可言[3][也是這個道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