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暴風雨的前夕一
1937年7月7日夜11時“盧溝橋事件”的爆發,實為日本帝國主義要淪中國為日本殖民地的最後一擊。我全國軍民至此已忍無可忍,而奮起抵抗,企圖死裡求生,或與日偕亡。
日本侵華系明治維新以來的一貫政策。1929年7月25日,日首相田中義一上日皇的奏摺說:“如欲征服中國,必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便是這一狂妄政策的中心要義。然自甲午以來,中國因苟延於列強均勢之下,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日本軍閥侵華的行動,尚畏懼列強幹涉而有所顧忌。直至“九一八”之後,日本才明目張膽侵略中國。“九一八”事變本是若干少不更事的日本少壯派軍人冒險的嘗試,尚非日本政府的有計劃行動。無奈我國政府應付失策,抱不抵抗主義,而國際聯盟又作壁上觀,不積極制止日本暴行,遂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於是,“一·二八”淞滬之戰與偽滿的成立,相繼發生。1933年日軍更西侵熱河,窺伺關內,迫我簽訂《塘沽協定》。由是義大利墨索里尼也起而效尤,派兵進攻衣索比亞了。
至希特勒於1933年登臺以後,竟公然廢除《凡爾賽條約》,這也是國聯的姑息政策所誘致。歐洲多事,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侵華乃益發積極。1935年日竟使漢奸殷汝耕在冀東組織“自治政府”,割裂河北省政權,使其成日本的附庸。而日本軍閥猶嫌其政府侵華不夠積極,竟於1936年發動“二二六”政變,樹立軍閥政權,退出國聯,不顧西方抗議,一意侵略中國。內閣總理廣田更向我政府提出制止抗日運動,承認偽滿、經濟合作與共同防共的所謂“三原則”,迫我接受。我政府如接受此“三原則”,即無異亡國,如果拒絕,則日本大舉武力侵華將為必然的結果。在此局面之下,南京中央政府乃一味拖延,日本軍閥則步步進逼。組織冀東偽政府之後,繼之以進兵察、綏,組織內蒙偽政權,並企圖使華北五省“特殊化”。日韓浪人更乘機在中國販毒走私,無所不為,日本侵華方式的下流,實史無前例。局勢發展至此,已無可收拾,全面抗戰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