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8月10日,愛因斯坦在寫給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西爾伯斯坦(Ludwik Silberstein,1872—1948)的信中,談到了新聞媒體為了達到轟動效應,不惜採取手段歪曲對採訪者的觀點的現象。事實上,無論被採訪者如何回答,媒體都能引起轟動。這應該是“標題黨”的前身。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1921年春天,愛因斯坦開始他為期兩個月的赴美訪問,其間接受了不少媒體的採訪。他返回柏林後,於6月29日接受了荷蘭語報紙《新鹿特丹報》(Nieuwe Rotterdamsche Courant)記者的採訪。在7月4日發表的這次採訪中,有愛因斯坦對美國生活發表的一些貶義的評論。1921年7月7日,《柏林日報》(晨版)發表了該採訪的德文版。兩天後,英譯文在美國多家報紙上轉載,引起“芝加哥婦女的憤慨抗議”。這篇文章的內容還“引起了強烈的厭惡感”,芝加哥大學的許多科學家都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深感震驚,而像羅伯特·A.密立根(Robert A. Milikan,1868—1953)這樣的人深信,這篇文章是記者的虛構。當時正在芝加哥大學開設夏季課程的西爾伯斯坦,請求愛因斯坦做出努力,因為“你的美國朋友想糾正這個問題”。為此,愛因斯坦在《柏林日報》(晨版)中刊登說明,聲稱這次訪談有“嚴重的歪曲”(grobe Entstellungen)。為了平息風波,他安排了另一次採訪。1921年7月10日,第二次採訪在《福斯報》(Vossische Zeitung)(晨版)上刊出;兩天後,美國報紙也轉載了,風波似乎因此平息了。西爾伯斯坦向愛因斯坦保證,會將這份檔案的內容在科學界廣泛分發。愛因斯坦同意這樣做,但同時又指出,透過不斷回到這一話題,這種“不愉快的事情”可能會被賦予太多的分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