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張東蓀和戴季陶拂袖而去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新漁陽裡六號,最初原是李漢俊住的。1918年底,李漢俊從日本回來,租下此屋居住。

後來,李漢俊遷往三益裡,與哥哥李書城同住。他把新漁陽裡六號轉給戴季陶住。

維經斯基訪問了戴季陶之後,覺得這位國民黨員的家中更適合於召開一些座談會。於是,除了密談在陳獨秀家進行之外,各種聚會便在戴季陶那裡舉行。

最初參加那裡聚會的是陳獨秀、戴季陶、沈玄廬、李漢俊、張東蓀。邵力子有時來坐一會兒,又匆匆坐著他的黃包車走了。

維經斯基產生了這樣的設想:“把《新青年》、《星期評論》、《時事新報》結合起來,乘五四運動的高潮建立一個革命同盟,並由這幾個刊物的主持人物聯合起來,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或是中國社會黨。”[1]

《新青年》的主持人是陳獨秀、李大釗,《星期評論》的主持人是戴季陶、沈玄廬、李漢俊,《時事新報》的主持人是張東蓀——維經斯基最早的建黨藍圖裡,包括了這些“筆桿”。

開了幾回座談會,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維經斯基終於把建黨的設想,明確地向這幾位“筆桿”提了出來。

“這樣一來,首先就嚇倒了張東蓀,他立即退出了這個運動。”[2]

張東蓀為什麼一聽要成立中國共產黨或中國社會黨,就要打“退堂鼓”呢?

“據說張東蓀所持的理由是:他原以為這個組織是學術研究性質,現在說這就是共產黨,那他不能參加。因為他是研究系,他還不打算脫離研究系。”[3]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