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局勢頗為詭異,隨著中共勢力日益強大,蔣介石通電下野,隱居溪口,國政在名義上由代總統李宗仁接手與中共展開和談,但當時早已做好各項準備與人事佈局的蔣介石,其實還是國民政府幕後的操縱者,並已悄然為轉進臺灣等地佈局。
蔣介石究竟為何決定轉進臺灣,眾說紛紜。其實,早在1948年,東北、華北戰事陸續失利後,蔣介石就有改以江浙閩臺等沿海口岸作為根據堡壘的構想,不再以西北、西南作為根據地;蔣介石也陸續安排他所信賴的人選接任沿海各省防務、政務。當年年底,蔣介石也與蔣經國提到,要以“縮小範圍”的方式,選擇“單純環境”來做徹底根本改造,以挽救國民黨在大陸的敗局。此時,國民黨部分部隊與陸軍大學已展開遷臺計劃,蔣介石也致函吳敬恆等大佬,勸他們到臺灣休養。
◆餐廳
澎湖有關部門歷時4 年、花費新臺幣3700 萬元修整的澎湖第一賓館,再次對遊客開放。有趣的是,在餐廳中除保留了當年餐廳的場景和陳設外,還展示了澎湖出產的海鮮美味,可謂是古蹟保護和推廣旅遊的新方式。餐廳的窗戶上懸掛著一張蔣經國下榻第一賓館時宴請賓客的照片,據說蔣經國飲酒豪爽,常在席間推杯換盞。
到了1949年,情勢更加嚴峻,政壇流傳,蔣介石原本還在轉戰西南或東渡臺灣之間舉棋不定,但最後接受了張其昀[張其昀(1901年9月29日-1985年8月26日),字曉峰,浙江寧波鄞縣人,為知名歷史地理學者,蔣介石幕僚之一。1949年到臺後,曾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秘書組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教育部部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兼主席團主席、“總統府資政”等職,又創辦了“中華學術院”和“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大學”),邀請錢穆、楊家駱、黎東方、梁嘉彬、蔣復璁、陳立夫、高明、宋晞、曾虛白、謝然之等知名學者任教,名重一時。]的建議,放棄轉往大西部的設想,而是把兵力集中在有海峽天塹之險,又兼有農糧工業能力的臺灣。同時根據張其昀或陶希聖的看法,蔣介石認為臺灣島扼守太平洋西航道,一旦有事,以海權為主的美軍不可能坐視不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