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行政院長”嚴家淦派蔣經國出任“國防部長”。有一天,有位美國國會議員在駐臺北“大使館”二等秘書李鶴伯(Herbert Levin)陪同下,拜訪這位新任“部長”。這位議員表示希望臺灣能在今後幾年內“光復大陸”;他又說,問題關鍵在於共產黨如果控制一個年輕人超過十年,這個人就“永遠是個頑強的共產黨員了”。經國本人就在莫斯科浸淫共產主義十二年,聞言點點頭,轉過身給李鶴伯“一個西方式的眨眨眼”。 [1]
當年春天,陳誠逝世,得年六十七。在陳誠死前許久,經國已是臺灣實際的大老闆——除了經濟、金融財政這幾個重要領域之外,他無所不管。蔣介石已經高壽七十有八,越來越不介入日常事務。由於視力減弱,老先生很少讀書看報,幕僚也不讓他接觸到不順心的新聞。陳誠過世之後,經國讓嚴家淦繼續以他及手下一批務實、市場導向的技術官僚希望的方式去管理經濟事務。但是,實際上,在臺灣人人都曉得,經國的非正式權勢現在也已經延伸到這些領域。
蔣經國也是幕後與美國交涉敏感的國際事務(如前一年法國承認北京的事件)之關鍵人物。儘管華府已經表明不要再透過情報管道和臺北有高階層政策討論,兩蔣依然可以拜託克萊恩擔任主要的對話人。可是,克萊恩和中央情報局局長麥科恩依然無法推銷蔣介石的提議——運用國民黨軍隊參與越戰,以及摧毀中共在大陸的核設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