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學論戰”是七十年代臺灣文學版圖的地標,我決心不沾鍋,可是仍然捲入旋渦。
對鄉土文學,我的感受是本省籍同胞要說話,他們壯大了,多年來蓄積了許多意見要自己說出來,本土政論家還沒有成熟,小說家出類拔萃了,於是先用小說代言。
在我看來,王拓、陳映真、黃春明、楊青矗、王禎和、鄭清文、宋澤萊、曾心儀、洪醒夫這些人的小說都寫得很好,“本土意識”高漲是可以接受的,面對當下疾苦,他們心中沒有“此善於彼”或“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格言,也是可以諒解的。
臺灣在“平時和戰時的矛盾”裡出現許多新的文學題材,需要有文學作品來表現,從“鄉土文學”中可以看見本省籍作家的角度和視野,他們當然和外省籍作家有差別,就文學論文學,這些差別應該是受歡迎的。身為小說讀者,我更期待外省作家也有作品提出他們對現況的反映。
可是“一代正宗才力薄”,那些眾人矚目的小說家大都改了行,放棄了創作,或者指指點點希望別人照著他們的是非標準來創作,說個比喻,他們由工人升格為監工或包商了,真正的文學創作何能由別人代替?這種現象我曾在作家的小型集會里提出批評。
會後有一個人約我見面,這人號稱文壇的“新當權派”,有一番抱負,他說他要約一些作家深入農村漁村,蒐集寫作資料,推出“我們的鄉土文學”。他對國民政府在臺灣的政績有信心,生產線上的勞苦大眾並不像某些鄉土小說寫得那樣陰沉絕望。我告訴他,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經常邀請作家寫“省政文學”,出版叢書,你先把過去的成果找來看看。我說你對政績有信心,我對作家沒有信心,有人批評某些作家不愛臺灣,錯了,他們一直愛臺灣,可是已經不愛文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