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天翻地覆”,我由上海乘船,基隆登岸,臺北居住,雖然踏上土地,我的感受卻像是上了另一條船,這條船漏水,羅盤失靈,四周都是驚濤駭浪。
那時我讀到一個故事,汪洋大海中,一艘輪船快要沉沒了,船上有一位科學家,他遠洋航行作調查研究,他趕緊把此行研究的結論封在“海漂”專用的瓶子裡,丟進海中。船沉以後可能無人生還,可能沒有幾個人知道有這麼一條船,他希望天涯海角有人撈起瓶子,享有他的成果。
受文學潮流影響,那時我們都崇拜小說,尤其是寫實主義的長篇小說。長篇小說字數多,訊息量大,反映大時代需要這種“大塊文章”。那時批評家說,如果你看見一條河,你把它寫下來,你要使讀到文字的人真的看到那條河,跟你所看到的一模一樣。那時創作者說,小說家不忍他的經歷被“時間的流沙”掩埋,他要使那景象永遠受後人諦視。如此這般正是我的願望,我的野心,我在崩盤幻滅之中能夠抓住的人生意義。
可是小說是怎樣寫成的呢?那時我沒聽見任何人討論這個問題,我從未看到傳授小說寫作技巧的書,甚至沒看過一篇自述創作心得的散文。那時前輩作家把“方法”當做不傳之秘,“江湖一點訣,休與旁人說。”我開始讀小說,常言道“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我只看見熱鬧,沒看見門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