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在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碩士研究生之前,依舊沒有放棄遊藝而收心向學,甚至還有架著大鷹在燕京大學校園裡悠遊的驚人舉動,至於懷揣鳴蟲被鄧之誠教授當場逐出課堂之事,更被同學們看作是一件荒誕不經的奇事。不過,王世襄這樣灑脫而怪誕的生活,不久便被一場家庭變故打破了。
民國二十八年(1939)春,這是王世襄性情發生巨大轉變的一年,也是王世襄發憤向學的開始,但是這個開始卻是以王世襄永遠失去慈祥母愛為代價的。對此,我們不僅從王世襄諸多回憶文章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字記述,而且筆者在首次拜訪王世襄老時,還曾親身感受到這位年逾九旬老人在談到其人生這第一次轉變時的深情與傷懷,那實在是一種彌久越深令人感動的母子深情。確實,自幼就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王世襄,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一殘酷現實,因為滿懷慈愛的母親年僅五十五歲,正是一個藝術家藝術風格日臻成熟及創作精品的黃金時期,當然更是王世襄即便已經成年也不曾稀釋的心靈寄託和情感歸依。而如今,慈愛不在,呵護何來?
一時間,關於母親金章那點點滴滴的慈愛片斷湧上了王世襄的心頭,他想起了幼年嬉繞在母親膝下時,可以隨意地與母親豢養在宣紙河裡的那些遊弋金魚咿呀對語;想起了身高還不及桌案時,母親便手把手地教會了自己如何描紅臨帖;想起了寄寓在上海舅父家時,母親因為不喜歡閘北的喧囂每年都要帶著自己前往杭州西湖遊覽幾次,而每次母親也都會選擇住在葛嶺下的那座尼姑庵裡,因為那裡實在有一種超凡脫塵的安詳和寧靜,至於西湖上那樓外樓裡的醋魚更是他們母子倆每飯必嘗的佳餚;對了,那年跟隨母親暫住在外家浙江南潯小鎮上時,一位專門服侍外婆的東山老嫗總是從家中帶來一甏“寒露蕈”,這種用寒露時節才生出的野生菌做成的美味,母親因為其過於稀罕總是不讓自己多吃,也因此至今想起來還感到特別的鮮美;還有……也不知道還有多少舊日的流年往事,如今想起來當時怎麼就不知道珍惜呢?特別是為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前程,父母總是不惜花費更多金錢為自己聘請飽學之士充任家教,還想方設法把自己送進了美僑學校就讀,而自己竟然整天沉迷在玩樂遊藝之中,絲毫也不知道珍惜父母的這番良苦用心。而如今,慈愛不在,己將何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