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前程(1997—六十二歲以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以我在中國臺灣島上的特立獨行,我早就知道我是“前途有限,後患無窮”的,在這種先見之明下,我如何自謀,如何自處,如何在小島上生根、發葉、開花、結果,如何建立我的人生觀、宇宙觀、宗教觀、國家觀、愛情觀、敵友觀、金錢觀、訴訟觀、旅行觀等等,也就別出心裁。

自來志士仁人,他們的苦惱都在面臨一項選擇。屈原見太卜鄭詹尹,說:“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他把“疑”說了一大段,重點只是兩句:

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

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

這就是一個選擇的當口。最後,屈原做了選擇,他不肯“從俗富貴”,不肯“偷生”,走了與世俗相反的路線。三國的禰衡,也有同樣的問題,他也做了選擇。他的選擇是“寧正言不諱,以危身”的路線。他的路線是對的,至少在曹操,在劉表面前,你不能說他有什麼不對。問題是他最後碰到了黃祖,黃祖是沒有起碼水準的老粗,結果把禰衡殺了。我不太覺得禰衡是有意找死,或是“壽星老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他只是“寧正言不諱”而已。至於“正言不諱”以後別人殺不殺他,他無所謂。他沒有興趣去教育敵人,或揣摩敵人的水準。當然,這種作風,“上得山多終遇虎”,最後碰到了黃祖型的敵人,他也一死了之——正是孟子所謂的“患有所不闢也”!“患有所不闢”不是一定要死,而是有犧牲的危險也不躲避,並不因為有犧牲、有危險,就不幹了。我在臺灣的處境,就是如此。我認為人生最大的目標是找出真理並勇於維護它,在維護過程中,並不因為有犧牲、有危險,就不幹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