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文星》(1962—1966·二十七到三十一歲)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52年,蕭孟能、朱婉堅夫婦在臺北開了文星書店;五年後,1957年,這對夫婦又創辦了《文星》。1958年,二十三歲的我寫信給馬宏祥,談到知識分子從事文化事業的構想,我構想大家“真不妨做‘文化商人’”,以利“思想的傳佈”。我在信中舉“臺北文星書店及敦煌書店的主持人”為例,認為他們是優秀的“文化商人”。這封信所構想的“文化商人”,其實我們那些窮大學生是沒能力做的,因為我們都沒有有錢的老子可以資助。所以,最後我們所能做的,是提升別的“文化商人”,使他們少一點商業,多一點文化。這一構想,我在新店山居時付諸實行了。1961年冬天,我寫了《老年人和棒子》一文,投到《文星》,雜誌發起人之一陳立峰那時做主編,看了我文章,對我極為傾倒,他介紹蕭孟能認識了我。至於蕭太太朱婉堅,我倒早就認識,因為我們到衡陽街逛書店,都會看到她。她親自照顧店面,每天十二個小時,既能幹又肯為理想吃苦,早就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那時候書店已開了十年,雜誌已辦了五年,可是成績卻很平平。原因很簡單:“文化商人”受格局所限,因而他們雖“萬事俱備”,總是無法突破水準,真正的突破,有賴於“東風”型的人物,才能達成。無疑的,“東風”型的人物沒有比李敖更合適的,於是,在李敖進入《文星》以後,雜誌變色,書店改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