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樂略》有三十六雜曲之目,較為知名的,包括了:蔡氏五弄、幽蘭、白雪、清調、胡笳、廣陵散、楚妃嘆、風入松、烏夜啼、石上流泉、陽春弄等。這些名目,或表初造的來歷,或注樂器的名稱,或藉由某種事物的形象來隱喻此曲情境之所近。
《風入松》並無本事,算是一種練習指法的曲子,故以為曲有名而必欲歸之於古代的名家,就有人說這是晉代嵇康所作,然而這也只是附會而已。
到了宋人作詞,屬雙調,七十四字,有平仄兩格。平韻格增減字有七十二字、七十三字、七十六字等好幾種體例。發展到南宋以後,又以晏幾道、吳文英之作為正體,仄韻格便不流行了。不過,這還都是唐代以後景況—聲詞之事,已為文章所奪,琴曲本務,自為樂師所專;寫作者也就逐漸脫離了音樂。
在盛唐濬和尚而言,文字只是曲式的附庸,充其量就是曲譜的提示,即使有以古曲譜配詞的嘗試,也僅僅是呼應原曲所展現的種種技法或情感而已。
《風入松》這樣的練習曲是把撫琴的兩手喻為二物,其一為風,其一為松。風與松原本都是無聲之物,一旦風入松間,松帶風行,便形成了交響。針針葉葉,密密疏疏,瞬逾千萬的變化,其聲正如莊子所形容的“大木百圍之竅穴”,激昂的,像是海濤澎湃,尖銳的,像是箭簇呼嘯。仔細追摹,彷彿聽見人斥罵歡笑,或是喟嘆呼吸,也可以聽出嗷嗷嘶喊,也可以聽出喁喁呢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